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28号的周末来到地偏人稀的匹兹堡出席卡内基梅隆大学中美创新峰会。以前虽也出席过在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的类似峰会,这次会议和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办事情,大家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但这次锋会可以说地不利(地偏),时不对(靠近五一,期终考试),但在主办者的周密安排下,峰会很成功。来自中国,以及美国各地的学生,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使得会议很有生气。

 

峰会有6个专题。金融专题主要涉及了中美在金融风暴后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现将自己在峰会上的部分观点总结一下。

 

以经济发展速度为度量,中国的改革无疑是非常 成功的。但也应意识到这个发展是初始的生产力扩张。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和海外直接投资,以及基于低劳动生产力而造成的对外出 口贸易增长。相比之前薄弱的国民经济,生产力的突然释放无疑对经济具有开创性的改善。但是,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有不可持续性。以几个实例来说,中国在风靡 全球的iPhone中,每台手机收入不到8美元(但却增加了中美贸易逆差达250美元)。温总理说过,出口海外的皮鞋,中国只卖2元。任何一种新产品出来,马上会有许多厂家推出类似产品,但以更廉价的价格出售。这种靠薄利多销的发展中国经济的思维方式不但不可持续,也无法推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研发却没有能够同幅度增长。在会议中,专家告诉我,30年 前,我们的一家主要钢厂从日本新日铁引进技术,可到现在,这家钢厂仍然从新日铁公司进口技术,而且还是中等技术。中央政府每年对研发大量拨款,但为数不少 的资金并没有被科研机构真正地用于研发。有人说中国近几年专利申请飞速发展,但成功在海外申请的专利仍然很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仍然没 有建立高质量的汽车行业。国内众多的汽车公司仍然在中低档类汽车中激烈地竞争着,市场份额仅只有30%。最近央行虽然不断下调银行资本储备金率,市场刺激效果却有限。原因之一,在房地产、基础投资宏观调控下,大部分企业认为没有可以投资的去处。 正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才有大型钢厂经营养猪业,却没有重视研发。

 

在金融体系上,中国仍然以银行为中心。85%的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是银行放款。银行的垄断地位造成银行业的丰厚利润,淡化了银行对风险的控制,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低,也造成市场资金配置的无效性。数据研究表明,中国银行存、贷款之差超过300个基点。利差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77%,远高于发达国家(57%)和发展中国家(66%)的水平。法国BNP银行的研究表明,银行的35%贷款是提供给地方政府,而其中只有27%的项目有足够现金流可偿还银行债务。通过银行放宽信用,投资房产与基建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问题虽多,但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广阔前 途。中国人均收入虽排名很后,但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第三大奢侈品市场。各国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有增无减。除了中国的内需前景外,各国希望中国扩大对 当地投资的愿望也很高。但这一切都要以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基础。中国企业必须向价值链的上游进军,科技必须领先,企业结构必须改变,市场机制必须被利 用来择优汰劣,...。而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改革必须全方位,多层次。

 

笔者认为改革的首位还是观念、思想的改革。不尊重客观规律,抱有人定胜天的做法无法发展;拔苗助长,忽略市场经济的作为也无益进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并非放任四海皆准则,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真理。

话题:



0

推荐

郭杰群

郭杰群

11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导。兼任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金融青联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师大谢宇教育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此前工作于美国对冲基金Zais任全球投资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经理,IDC集团,瑞信投行,房利美。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学术、行业论文500多篇,著译作6部。 财新专栏:http://opinion.caixin.com/guojiequn_mjxx/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