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动产开发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探讨
郭杰群 | 2019年12月05日
[节选将发表在《中国金融》。与丁盛合作]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践应用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融资手段[1]。自2015年,我国出现以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为底层资产进行融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来,不动产开发商使用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越来越大(图1)。本文在对我国不动产开发商获得开发资金的途径分析之后,对目前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当前不动产开发商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值得关注
资产证券化中“破产隔离”机制与中美之设置
郭杰群 | 2019年11月01日
【本文节选发表在《当代金融家》2019年10月刊。与尹颖律师合作】 一、前言 资产支持证券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美国诞生并快速发展的一种金融产品。本质上,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为基础,以该特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作为本息偿付来源,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的金融活动。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实体经济链接资本市场,解决企业的现金需求。不但如此,一旦资产在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上被终止确认,那么资产证券化
当亨廷顿冲突叠加国际货币及贸易体系问题——试论中美贸易冲突的实质及应对
郭杰群 | 2019年10月11日
本文节选发表在《清华金融评论》2019年9月刊。与韩和元合作。 一、贸易冲突的事实及根本原因 近年来,中美间贸易差额逐渐扩大。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时,中美货物贸易额为384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数额为3210亿美元,进口为630亿美元)。到2017年,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到5780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度增长到1170亿美元,但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额增长到
REIT与我国房地产发展
郭杰群 | 2019年08月29日
【本文部分节选发表在《中国金融》2019年9月】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行业。近年来,呼吁REIT在我国落地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进展缓慢。而在全球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REIT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主要组织模式。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发展的三阶段论的分析指出当前REIT在我国未能落地的主要原因。文章第一部分简述了房地产发展三阶段论的特征以及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阶段,第二部分就REIT特征进行
资产证券化系统及设计概论
郭杰群 | 2019年05月09日
本文节选发表在《金融市场研究》2019年5月刊。与吕巧玲合作 资产证券化自2014年以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根据厦门国金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余额已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不但如此,产品发行逐渐进入常态化。发起产品数量在3单(含)以上的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已经达到178家[2]。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周期长,参与方多,流程复杂,专业化程度高,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业务管理难度和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分类标准体系研究
郭杰群 | 2019年04月04日
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监管对相关产品的风险日益关注。在当前,市场上还缺乏一个规范、透明的分类标准
以史为鉴,双扩张无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郭杰群 | 2019年02月28日
阶段性的从紧政策不仅不会造成经济的萧条,反倒常常孕育、促进着未来的大繁荣大创新
区块链的进阶论及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分析
郭杰群 | 2019年02月02日
在区块链应用的早期阶段,去中心化虽未实现,但也不是业务痛点,不影响区块链在业务中的发展
改革·回顾·展望
郭杰群 | 2019年01月18日
原文节选发表在《中国房地产报》( 2019年1月7日) 1995年,我从上海搭乘飞机前往七千多英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追求梦想。1996年,易纲老师在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校园餐厅里请我和另一位学生(师姐司文)吃饭时说道,一定要学成之后回国。弹指一挥间,时间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点溜过。然而这么多年来,老师的话一直落在心里。但对在海外学习工作近20年后的我能否顺利回国落地这一问题上,我实际上心怀顾虑。正
郭杰群
116篇文章 1231天前更新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导。兼任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金融青联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师大谢宇教育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此前工作于美国对冲基金Zais任全球投资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经理,IDC集团,瑞信投行,房利美。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学术、行业论文500多篇,著译作6部。 财新专栏:http://opinion.caixin.com/guojiequn_mjxx/
新冠肺炎疫情后商业与供应链战略的重塑
从GDP的历史看数字经济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下贸易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
我国基础设施REITs发展路径再探——结合海外实践经验分析
对通货膨胀度量的思考
可持续性概念,及发展变迁
疫情下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分析框架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及在港口实践
未来供应链韧性 – 论突发事件与企业供应链能力的提升
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疫情后经济恢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