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建议政府以高价收购农民的粮食,以平价出售粮食,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文章说到,2010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的纯收益是186.2元(其中包括了104.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而2011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纯收益仅有116.6元(其中国家补贴109.1元)。

的确,农民种植水稻收益,即便在国家补贴后也很低。海外国家对农民补贴很常见。但是不是国家补贴后,问题就能解决呢?笔者并不认为如此。

海外国家对农民补贴并不如一些媒体所宣扬的一样。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农业补贴网站(大家可以点击http://farm.ewg.org去看更多的细节和数据),62%的农民没有补贴。从19952010年中,80%的补贴仅为587美元。补贴最多的10%得到平均补贴为31千美元。补贴的不均匀性与其农产品的多元化,机械化程度有关系。中国农业人口众多,采用一刀齐的补贴平均主义,难度大,效果也不会好。 

袁先生提的是水稻,但事实上,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水稻种植上,对其它农产品也是如此。而那些农产品要不要补贴呢?如果不要,农民会种植吗?如果要,那补贴涉及产品面是不是又太大了?袁先生的初衷当然很好。但仅仅通过政府高价收购,平价销售可能还不是长远之计。美国农业和资源经济学家Bruce Gardner在其1987年的<农业政策经济学>中就曾阐述,大规模政府引导的价格平稳机制是不可持续的。笔者认为在粮食收购和出售上都要利用市场经济,才能长久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农产品的价格稳定。 

先说销售。粮食出售价格低,表明上看通货膨胀压力减小,但诱导或助长了粮食浪费。中国粮食浪费严不严重,大家都清楚。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通知。价格提上去后,有利于大家对粮食的珍惜。这个道理和国家不得不提高水电价格一样。通过政府变相控制价格既不利于大家的忧患意识,也不利于刺激产量增长(对贫困家庭,可采用生活食品补贴)。 

再说收购。利于国家直接补贴,表明上看,农民的收益得到一定提高,但它不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其它国家借口中国政府的农业补贴而增加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也不得不遵守WTO的有关协定。其次,这也不利于农产品的发展,因为在地域条件的允许下,农民会根据补贴的多少来决定种植相应农产品。对于没有补贴的农产品会不种和少种。再者,如果政府按田亩数来补贴,就会促使农民开耕新土地,这不但对提高亩产效率没有帮助,还可能与“退耕还林”等政策相违背。此外,如果农产品在政府鼓励下,过多生产,市场价格将会被压低,而由此,对农产品的种植补贴会更多。 

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了用行政手段来左右价格、控制经济发展。这对于我们要走市场化道路,没有益处。另一事例表明,没有农业补贴并不可怕。新西兰1984年废除了农业补贴,而其农业发展此后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迅速。农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从86年的14.2%增加到200016.6%。自86年以来,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5.9%,而在86年以前,每年仅为1% 。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政府将所节省的资金用来了加强对农业的研究。这是生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资金有限,农村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加强补贴力度,不仅农民收入并不会因所增加的补贴而得到切实改变,而且对农业的整体改观效果有限。笔者认为,发展期货市场,推动农产品保险,运用市场经济渠道来改善农民收入,保证粮食价格平稳具有更大的意义。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天灾、人祸、病虫害,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易储藏,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从开始播种到最后收成,市场价格变动很大。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同时利用农产品保险,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又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农民利益,而由此,农民收入会稳定增加,又可减少波动。(有关套期保值的具体做法,本博文不进行讨论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有关书籍。大连商品交易所发行了一些很有益的研究报告,值得一读。) 

由于农民的知识结构,让农民直接与期货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这也不可能。而且交易费用也很高。如何保护农民,政府可以提供免费服务。比起农业补贴来说,这个帮助不但效果好,而且成效快。 

目前,国内农产品交易种类有限,许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农产品都不存在。加快对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但扩大了受益农民范围,也促进了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双赢。 

至于产品保险方面,中国也大有作为。以美国为例,其农产品保险项目名目繁多。有些可能会超出你的想像。比如,降雨量保险。农产品对雨水要求很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这个界限外,农产品产量都受到影响。通过购买降雨量保险,农民在支付一定费用下,可以确保农业收入不因降雨因素而减少。这种通过市场来该善、改变农民收入方法比起政府补贴要好得多。

 

 

 

 

话题:



0

推荐

郭杰群

郭杰群

11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导。兼任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金融青联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师大谢宇教育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此前工作于美国对冲基金Zais任全球投资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经理,IDC集团,瑞信投行,房利美。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学术、行业论文500多篇,著译作6部。 财新专栏:http://opinion.caixin.com/guojiequn_mjxx/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