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节选发表在《金融市场研究》2019年5月刊。与吕巧玲合作

 

资产证券化自2014年以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根据厦门国金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余额已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不但如此,产品发行逐渐进入常态化。发起产品数量在3单(含)以上的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已经达到178[2]。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周期长,参与方多,流程复杂,专业化程度高,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业务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对资产证券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

 

从总体上看,资产证券化系统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有四类:(1)拥有可证券化资产的发起人,包括银行、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等具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和小额贷款、商业保理等非金融企业;(2)拥有设立特定目的载体(SPV)资质的机构,包括信托、券商及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3)有资格的主承销商和财务顾问,包括券商、银行、信托、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4)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人,包括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人。

 

以上四类群体因为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链条中的角色、职责不同,他们对系统的根本诉求亦不相同。对发起人而言,资产证券化系统需要重点解决基础资产的管理问题,主要涉及资产筛选和分析、资产账务处理、回收款管理、循环购买、及贷款服务报告披露,等;对受托机构/计划管理人而言,系统主要实现产品结构设计的本、息、费应用及负债端的偿付计算、资产存续期的跟踪管理、以及受托机构报告/资产管理报告披露,等;对主承销商和财务顾问而言,系统主要满足多样化的产品结构设计、以及基于风险、收益、和会计各角度的计算要求,等;对于投资人而言,系统需要满足对投资产品在各种模拟场景下风险计算的快速判断、对比、综合。

 

鉴于资产证券化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仅从发起人角度对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应该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和展示。

 

一、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

基于发起人角度的资产证券化系统本质上是一套面向机构端的内部业务管理系统,因此其主要是为业务过程和业务结果提供支持,实现业务数据、流程、风险、和信息披露的管理目的。

 

1.       资产证券化系统高度整合了业务数据,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前、中、后阶段,发起人分别要完成基础资产筛选、资产出表(选择项,下面详述)、和资产回收款管理。然而,这三个环节所需的业务数据有可能分布在发起机构的不同业务系统。以我国银行为例,对公类资产、零售类资产、信用卡资产归属不同的信贷管理系统。而对公和零售信贷资产往往共用一个核心系统[3],但信用卡资产一般有单独的核心系统。

 

在缺乏资产证券化系统时,发起人每一单业务都需要从多个业务系统提取、导入、和分析数据。数据出入口既多,又各自为孤岛。因此,为了满足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起和管理要求,各业务环节需涉及繁琐的内部审批流程和业务系统改造工作。一单业务尚且如此,业务规模化后耗费的资源更可想而知。而资产证券化系统的建设,就是通过整合发起人内部相关业务系统的资产数据,打破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一方面能大幅提升业务操作效率,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业务成本,并减少人为误差。

 

2.       资产证券化系统有效管理了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全程可追溯

资产证券化系统的设计逻辑严格遵循实际业务的线下操作流程,即,从资产池组建(主要涵盖资产筛选、资产尽调、和资产封包),到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发行、和产品存续期管理。每个业务环节的线上操作、过程文档、系统交互、和结果输出均在资产证券化系统留痕、保存、和管理。资产证券化系统的设计促进了业务的科学化、统一化管理,并实现业务信息的全程可追溯。

 

但更为重要的是,运用系统的企业可以确保业务运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证企业运营不因某个关键业务岗位人员的流失及更替而中断,并满足日益增强的监管要求。[4]

 

3.       资产证券化系统全面监控资产动态,满足业务风险管理需求

在我国当前,还没有第三方独立的贷款服务机构[5],因此在资产证券化存续期管理阶段,发起机构需要承担贷款服务机构职责,包括跟踪、管理基础资产、处置违约资产等。资产证券化系统整合了上游系统的数据,能每日追踪资产的状态信息(资产本金余额变动、利率变动、提前还款、逾期、资产结清、还款计划变动等)、资产池分布信息、预计现金流入信息、违约贷款最新处置动态,等;对资产(池)风险、产品风险、和业务风险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从而满足业务风险管理需求,为业务分析、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4.       资产证券化系统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符合监管信息披露要求

贷款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按照监管要求,真实、及时地披露贷款服务报告。若没有系统控制,发起机构在回收款转付,服务报告统计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暗箱操作空间。但使用系统,这类现象能够得到极大的制约,可以实现业务管理的透明化。虽然在系统内可能存在人为数据修改,但由于海量数据的关联性,篡改系统内所有相关数据的难度极大。所以,资产证券化系统的建设,是遵从监管要求的最突出体现。除了满足外部的报告要求,资产证券化系统也能根据发起机构的内部需求,自动生成业务报表,满足业务负责人的管理需要,提高管理效率。

 

5.       我国资产证券化系统现状

20125月,我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14年起市场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发起机构的资产证券化系统仍然有较大程度的滞后。直到2015年末,银行体系才开始呈现出对资产证券化系统的强烈需求,而非银机构的需求在2016年末才开始激增。目前除了工行、建行等少许银行以及部分互联网巨头(如京东、百度)自建系统外,绝大部分的机构都是从外部购买系统。2015年四季度,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上线资产证券化系统,成为国内首批完成系统建设的股份制银行。同时一些银行,如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还针对不同的信贷资产分别部署不同的资产证券化系统(一般是将信用卡贷款和非信用卡贷款进行区分)。而且出于数据安全及风险隔离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不同的系统还常常采购于不同的供应商。尽管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时间并不长,但资产证券化系统供应商已经形成多家竞争的局面,包括厦门国金ABS云,兆尹科技,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发力,形成非常清晰的竞争格局。

 

二、资产证券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发起人层面来看,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核心是资产管理。资产在证券化活动之前属于资产方(即,发起人);在证券化之后属于受让方(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由资产服务机构代为管理[6]。因此,资产证券化系统是一个围绕资产数据处理、管理的系统。而发起人利用该系统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就是对资产筛选分析、资产管理、资产回收、及贷款服务报告的披露。

 

从功能上看,资产证券化系统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资产信息管理、资产池管理、产品设计管理、产品发行管理、和存续期管理。资产证券化系统功能框架图如图1所示。

1:资产证券化系统功能框架图

  

1.       资产信息管理模块

资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基础资产信息的统一管理,为筛选转让给SPV的基础资产做准备。该模块从上游系统(比如,银行的对公信贷系统、零售信贷系统)接入资产数据,提供资产信息每日更新、查看和资产查询功能。其中,资产信息包括合同信息(合同金额、利率、期限、还款计划等)、借据信息(或有)、客户信息、担保信息、评级信息等;同时对非系统接入的资产信息,赋予补录和编辑功能。若缺乏系统对接能力,该模块也支持通过文件导入(文件格式一般为excelcsv)的方式管理、更新可证券化资产池。

 

2.       资产池管理模块

资产池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产品立项、按筛选规则创建资产池、按照要求进行资产尽调、资产封包与解包、以及资产调整管理。同时,该模块提供资产特征分析、现金流入分析功能(图2)。下面我们就这些功能分别进行叙述。

2:资产池管理流程图

 

2.1    产品立项子模块

产品立项子模块主要完成产品的创设。其基本要素包括产品基本信息(立项名称、募集方式、管理模式等),内部参与部门信息、和外部合作机构信息等。在资产证券化系统中,产品是置于资产池之上的,即,先有产品,然后在产品项下创建基础资产池。

 

2.2    资产池创建子模块

结合监管规定、市场环境、投资者要求、内部需要等多重因素,发起机构会制定基础资产筛选标准。本模块主要是应用筛选标准[7],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础资产,创建资产池。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池创建时需要设定一个重要的日期——初始起算日(也叫封包日),系统以该日期为切分点,确定基础资产的可入池本金规模(即,初始起算日未偿本金余额)。相对于系统操作日期,初始起算日可以是过去日期,也可以是未来日期。如果是过去日期,系统需根据实际还款情况倒推出基础资产在过去时点的未偿本金余额;如果是未来日期,系统需根据还款计划表推算出基础资产在未来时点的预计未偿本金余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时点的预测入池规模最终会按照资产的真实还款调整成实际的本金余额,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系统在资产池创建数量方面很灵活,可创建一个或多个资产池(一般来说,一个资产只能属于一个资产池,不能同时存在多个资产池中)。由于最终用来证券化的资产池只有一个,同时系统的初步筛选结果未必完全满足中介机构的要求,因此在资产下发尽调之前,可能还会涉及线上及线下的进一步分析筛选环节。线上环节主要分析资产组合的特征分布及未来的现金流入情况。线下环节在线上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基础资产最终偿还人的主体资质、担保方式(或有)等信息。[8]最终确认的拟入池基础资产将被标记,对于未被选中的资产,将从创建的资产池中移除,重新回归到可证券化资产池。

 

2.3    资产尽调管理子模块

资产池创建后,就进入尽职调查阶段。系统中的尽调过程主要体现为尽调资料的统一搜集,即,发起机构牵头部门下发尽调任务,相关业务部门按照统一的尽调清单上传资料,牵头部门审核通过尽调资料后[9],尽调流程结束。尽调过程中的文档会在系统中全部保存,用户可随时下载和调阅。

 

在尽调方式方面,不同的基础资产类型也有不同模式。比如,单笔金额大、集中度高的资产往往全部下发尽调;单笔金额小、分散度高的资产一般采取抽样尽调。尽调过程建立了发起机构内部间的互动机制,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和尽调资料搜集难度。

 

2.4    资产封包解包子模块

资产尽调完成后,执行资产封包操作,确立封包日资产池本金、利息(或有)等权益。若被封包的资产池在日后因为特定原因不再按原计划发行产品,也可将资产包解包,释放资产。一般来说,资产池中的每笔资产的封包日是基于同一时点;但如果有特殊场景需要,本模块也应该支持单笔资产封包日的灵活调整。

 

资产封包功能在系统中具有必要性:一是实现资产池管理流程的闭环处理;二是便于封包资产存续期的监控和管理。在产品存续阶段,封包资产状态的变化,如资产逾期、到期、结清、资产分类调整(或有)等,都能通过该模块进行风险预警和主动提醒。

 

2.5    资产调整管理子模块

在实践中,入池资产的最终确定是一个反复过程。即便资产已经筛选入池或资产组合已经封包也都可能发生资产的更新和替换[10]。资产调整模块提供了在产品正式发行前资产“调入”和“调出”的功能。

 

2.6    资产特征分析子模块

针对创建的资产组合,可从总体信息和分布信息两个层面进行统计属性分析。其中,总体信息包括入池资产笔数与金额特征、期限特征、利率特征、借款人特征,等;分布信息包括贷款分布(入池资产未偿本金余额、利率、期限分布等)、借款人分布(行业、地区分布等)、抵押物分布,等。资产特征是评估基础资产组合信用质量的重要维度。

 

2.7    现金流入分析子模块

现金流入分析子模块主要根据每笔入池资产的还款规则,自动归集从初始起算日起资产在未来指定回款日的预计现金流入[11]。资产池现金流归集关乎产品发行规模的厚度、评级等,也是对产品进行压力测试的基础条件。而且,该模块除了应用于产品发行前,产品存续期也可实时监控资产的未来现金流。

 

对发起机构而言,资产池的创建是产品发行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步。尽管上面叙述了多个子模块,如,应用筛选规则、搜集尽调资料、分析和调整资产等,但实质目标就是为了完成基础资产筛选。

 

3.       产品设计管理模块

产品设计管理模块主要完成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信息的维护或设计,并通过发起机构内部经验参数的设置来实现重要指标的测算(图3)。

 3:产品设计管理流程图

 

3.1    产品结构设计子模块

基础资产池确定后,就需要设计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以创设不同类型的资产支持证券;根据发起机构的实际需求,产品结构设计子模块可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

 

第一种做法是,系统仅提供维护功能。即,发起人在与主承销商、财务顾问、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等中介机构确定产品结构后,将之录入系统。在这儿,需要录入的产品结构信息包括:(1)基本信息,发行规模、发行方式、日期要素、内外部增信措施、信用触发机制等;(2)分层信息,资产支持证券各档规模、票面利率、利率类型(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定价方式、还本方式(过手摊还/固定摊还)、发行日、到期日、兑付频率等;(3)税费信息,税费类型、收费方式、支付频率等;(4)支付顺序,违约前和违约后情景下的产品兑付顺序。

 

第二种做法是,在系统内嵌入评级模型,用户在系统内可以自主设计产品结构。不过所得的产品结构只能是对最终发行产品结构的参考,因为系统内的评级模型更多是考虑了定量因素,而评级机构在评级考量中还需结合定性因素,如,交易结构风险分析、信用增强措施分析、参与方履约能力分析,等。从成本上看,由于系统评级并不能取代评级机构的评级,采购评级模型增加了系统建设成本。所以,从综合成本收益考量,发起机构往往会选择第一种产品设计的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配置了评级模型的系统会更有可能提升日后与评级机构的沟通效果,从而提升业务效率。

 

3.2    情景分析子模块

产品结构要素确定后,可测试不同压力情景下资产端现金流入对负债端现金流出的覆盖情况,以及各档资产支持证券的内部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到期期限。该部分情景分析与评级中应用的现金流压力测试模型有几点区别:第一,两者的应用目的不同,评级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检验交易结构的稳健性,从而得出最终的证券分层厚度及信用等级;而情景分析中是基于发起机构自身的经验参数,测算假设条件下的现金流入和资产支持证券支付的时序分布。第二,对发起机构来说,融资成本是其内部衡量资产证券化交易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评级中的模型对其是个黑匣子。因此,情景分析能为发起机构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税费支出、次级收益等信息,有助于其计算内部融资成本[12]

下面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简要阐述情景分析模型。

 

3.2.1 资产端:现金流流入模型

压力情景的变化来自于量化模型的设计以及模型对现金流的影响。相关的主要模型包括违约模型、提前还款模型、和违约损失模型。这些模型产生的结果是违约率(Conditional Default Rate, CDR)、提前还款率(Conditional Prepayment Rate, CPR)、和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 LGD)。

 

以一个同质性高的贷款资产池为例,情景分析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1:情景分析模型计算方法

其中各符号含义如下:

 

²  案例说明

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例,假设资产池特征如表2所示。

2: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池特征

在这里,提前还款率采用PSA模型[13]。表3显示了基于模型,资产池从第36个月开始的10期预计现金流。

3:预计的资产池现金流入

 

 

3.2.2 负债端:现金流支出模型

资产端的现金流入计算出来后,就要对负债端(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进行兑付。通常,支付场景分为违约前与违约后两种,这两种场景的主要区别在于触发相应信用机制后收益账[14]与本金账[15]的资金分配顺序不同,以及是分账户管理还是统一账户管理[16]。两种场景下的现金流分配机制如图4和图5所示。

 4:违约事件发生前的现金流分配机制[17]

 

5:违约事件发生后的现金流分配机制

 

结合现金流流入模型和现金流支出模型,最终可计算出一些重要的结果指标。主要包括:

(1)     OCOver-Collateralization,本金覆盖率):指在当前证券兑付日,基础资产池未偿付本金总额与所发行证券余额之比。显然,由于需要具备承受更大的风险压力,优先层证券的OC临界点要显著高于夹层证券。

 

(2)     ICInterest Coverage,利息覆盖率):指在当前证券兑付日,资产池产生的利息收益与证券计划利息回款之比。每层证券都有其相应的IC测试值。

 

(3)     证券到期收益率:指投资者持有证券到期所获得的收益率。

 其中,CF_t为兑付期t时所得到的现金,y为收益率,P(下同)为证券购买时的价格,d_t(下同)为兑付期t时的日期,d_0(下同)为证券起息日。

 

(4)     证券加权平均期限(WAL):指每档证券收回本金的平均期限。

其中,NCF_t为兑付期t时所得到的本金。

 

通过设定不同的违约率、提前还款率和违约损失率,发起机构可以看到各档证券本金覆盖率、利息覆盖率、到期收益率和加权平均期限的变化。与一般债券不同,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除了面临信用风险,还面临提前还款风险,所以投资者会重点关注以上指标。由于发起人常常也持有次级档证券,因此,次级档收益率是发起人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4.       产品发行管理模块

产品发行管理主要实现产品正式发行信息维护和基础资产转让功能,包括出表标记和表外账务处理(图6)。

 6:产品发行管理流程图

 

4.1    产品发行信息维护子模块

产品发行信息维护是与上述产品结构设计模块相配套的模块。若产品结构设计模块中仅对产品信息进行维护而不在系统内进行产品结构设计,那么就无需对该模块进行设置;若产品结构设计中自主设计了多个产品方案,那么在本模块就需要配备选择正式发行产品方案的功能。产品发行信息的确认对存续期管理有重大影响。产品存续期阶段的回收款核算、循环购买、贷款服务报告生成等管理规则均依赖于该模块设置的信息。

 

4.2    基础资产转让子模块[18]

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当天,发起机构在收到基础资产出售对价款之后,除了要将封包期内的本金和利息(或有)收益支付给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交付转让的基础资产。基础资产交付一方面体现为资产合同及相关交易文件、相关手续(如抵质押登记变更)等的执行,另一方面就是系统层面的基础资产出表。

 

基础资产出表,就是从资产证券化系统发起资产出表请求,将资产初始起算日本金余额等权益切割信息推送至发起机构内部账务系统,由其标记资产出表标识,并启用表外记账。转让出表的资产与表内资产在客户还款方面无差异,但在客户还款之后的会计核算规则以及资金监管方面不相同;出表后不同产品项下的资产回收款将自动归集到发起机构特定的账户下,以避免资金混同风险。

 

5.       存续期管理模块

产品正式发行、基础资产转让成功后,就进入到存续期管理。该模块承担了资金核算、资产交易、资产监控、报表统计、文档管理等重要职能,主要包括回收款管理、循环购买管理、资产处置管理、资产服务费管理、基础资产赎回、清仓回购、贷款服务报告、和产品文档管理等子模块。

 7:存续期管理流程图

 

5.1    回收款管理子模块

发起机构作为资产服务机构,存续期须履行转让资产的回收款代收、代付职责。回收款管理模块,是从上游系统接入资产的实际还款流水,按期归集,同时自动生成每期的回收款转付任务。

 

对于回收款划拨,发起机构可从资产证券化系统直接发起,也可从其他通道发起。如直接发起,资产证券化系统须对接支付系统,从发起机构内部账户划款到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的资金保管账户;如走其他通道,则资产证券化系统只承担回收款自动归集功能,实际的资金划拨由业务部门在其他系统另行发起。

 

5.2    循环购买管理子模块

按照基础资产池中的资产是否更换,基础资产池可分为静态池和动态池。如资产不允许持续更换[19],那么为静态池;否则为动态池。动态购买资产(又称“循环购买”)本质上是为解决资产期限错配问题,即,基础资产期限和资产支持证券期限的不匹配。在循环购买期内,发起机构划拨给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的回收款利息部分将用于兑付投资者收益,本金部分留存用于持续购买新资产。

 

循环购买,包括两步操作,一是筛选新资产,二是发起资产转让。新筛选资产与资产池管理模块中的资产筛选功能类似,可对单一资产和资产池设置筛选条件,得到筛选结果;当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确定新基础资产后,将资产购买价款支付给发起人,然后双方进行资产交割。该交割流程与产品发行管理模块中的基础资产转让功能类似,由资产证券化系统对接发起机构内部账务系统标记资产出表,成功转让资产的账务处理相应变更。如果基础资产转让失败,发起人须将购买失败的资产款项退回至资金保管账户。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循环购买结构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涉及频繁的资产筛选、确认、转让过程,资产证券化系统一般会对外开放接口,或是直接给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财务顾问(或有)等外部机构开放系统操作权限,提高业务操作效率,确保资产购买质量。

 

5.3    资产处置管理子模块

如果存续期内基础资产质量恶化,资产服务机构须处置不良资产(一般为逾期90天以上),并尽力追回资产拖欠的款项(本金、利息等),以减少资产池损失。如果贷款服务机构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发生执行费用,则由发行方承担,在收回资产拖欠回收款的当期扣除。

 

资产处置管理模块既支持从上游系统接入资产处置信息,也提供用户自行维护功能,从而实现处置资产的统一管理。该部分信息也是贷款服务报告中处置信息的数据来源。

 

5.4    资产服务费管理子模块

发起机构担任资产服务机构期间,跟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等中介机构一样,会定期收到服务费。资产服务费管理子模块提供资产服务费的记录维护功能,建立收费台账,有助于资产服务机构的内部费用收入管理。

 

5.5    基础资产赎回子模块

在产品期限[20]内,若发起机构、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或贷款服务机构发现了不符合“合格资产标准[21]”的基础资产,为维护投资者利益,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根据《资产买卖协议》或《信托合同》约定会要求发起机构赎回不合格资产。资产赎回可针对单笔资产,也可针对批量资产。

 

该模块由发起机构确定赎回资产,并明确赎回起算日相关金额[22]信息后,从资产证券化系统发起赎回。赎回是基础资产转让的反操作,发起人内部系统确认赎回信息无误后,标记资产回表,资产回归表内核算。自赎回起算日起,基础资产的所有权益归发起机构所有。

 

5.6    清仓回购子模块

清仓回购是发起机构的一项选择权,是指当基础资产池余额或是资产支持证券余额降至一定比例(一般为初始资产池或发行规模的10%)时,发起机构可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回购全部剩余资产。回购资产的市场公允价,通常包括回购起算日的资产未偿本金余额和应付未付利息(或有),另外针对这一批次的资产回购,投资者可能会要求增加额外的溢价,视作再投资风险等的补偿。

 

清仓回购在资产证券化系统的操作流程与基础资产赎回相似。不同的是,清仓回购针对的是在回购起算日全部存续的资产,而一旦执行清仓回购,产品就提前到期。

 

5.7    贷款服务报告子模块

贷款服务报告是特定收款期间内资产回收款和资产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其中,收款信息来源于收款期间内的资产实还金额;资产表现信息一方面统计了在收款期末时点资产池的总体特征信息(金额、期限、利率、累计违约率、严重拖欠率等),另一方面跟踪了资产的期末状态及处置进展信息。贷款服务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结果文件,大大减轻了发起机构的手工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动辄上万、几十万笔的消费类资产;同时因为是全流程、全系统的数据整合,保证了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5.8    产品文档管理子模块

产品文档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产品过程文档和结果文档的统一、集中管理,覆盖产品发行前、发行中和发行后全流程。文档类型包括尽调材料、交易合同、发行文件、兑付报告等。

 

三、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的前景展望

本文从发起机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系统的主要功能点,对系统应用的现金流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展示了资产证券化系统作为一个专业知识层度较高的系统,是如何通过全流程的数据交互、系统交互实现资产管理、产品管理、风险管理、清算核算、报表管理等的要求。从中我们也可窥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复杂性。正因为此,在资产证券化业务进入规模化、常态化后,系统建设变得必要且重要。

 

从国内当前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的竞争格局来看,各系统服务商的着力点和优势各有不同。有些专注细分领域,有些专注全资产领域。放眼未来,市场对于资产证券化系统的诉求将逐步从业务管理和台账处理等管理定位需求转向偏工具化的应用定位。专业的金融工程工具,比如现金流引擎、风险量化模型、评级模型等,在资产证券化系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重要。云平台、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的探索和应用[23],能有效连接ABS业务链条中的各节点,及时识别和管控资产风险,实现人、信息、数据、和流程的全闭环,并将深刻改变资产证券化行业生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截止2018年底,发起过资产支持证券的企业总数已经达到934家。而在2013年底,仅有41家。

[3] 银行核心系统是处理存款、贷款、结算等银行最基本业务的IT系统,其最基础的功能是交易处理和会计核算。

[4] 在本论文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确发现一些发起机构在相关人员离职、业务易手管理之后,常有原始资料和数据的丢失。虽然一些机构可以依靠外部合作机构追溯部分业务资料和信息,但经过不同主体而收集的信息常有失真风险。

[5] 参见郭杰群《资产证券化基础、创新、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6] 在我国当前,资产服务机构一般就是由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起人承担。

[7] 筛选标准是指筛选资产的具体规则,包括资产池总体层面(一般来说,筛选规模需大于拟发行产品规模的一定倍数)、资产池分布层面(如,行业集中度限制、地区集中度限制、前五/十大债务人集中度限制等)、以及具体单个资产层面(如,未偿金额、利率(或有)、发放日、到期日等)。

[8] 入池资产的确定是由发起人、中介机构(如主承销商、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财务顾问、评级等)共同决定。除了发起人,中介机构也需要对入池资产进行审核。

[9] 如相关业务部门上传的尽调资料不符合标准,牵头部门可反馈意见驳回,直至搜集的尽调资料达标,尽调任务才完成。

[10] 比如,中介机构在线下尽调过程中发现拟入池资产存在法律瑕疵,或是产品报送监管审查时被认为基础资产不符合标准时,资产池都面临调整。

[11] 预计现金流入,是假设入池资产不发生早偿、逾期和违约情形下的正常回收现金流。

[12] 不同发起机构的内部融资成本计算公式都有一定差异。

[13] PSApublic securities association modelPSA模型)是行业组织设定的一种简化的标准提前还款曲线,在头30个月,资产池提前还款比率逐渐上升,然后稳定在一个常数。PSA也可表达为CPR,比如,PSA=100%意味着资产池CPR在第一个月为0.2%,然后每月增加0.2%,一直到第30个月为6%,且稳定在6%135%PSA表示CPRPSA基准的1.35倍(8.1%)。

100%PSA基准可表示为:

[14] 收益账:用于核算收入回收款,资金来自于回收的资产利息、罚息、复利,合格投资收益等,非贷款类资产没有该项收入,采用统一账户。

[15] 本金账:用于核算本金回收款,资金来自于回收的资产本金等。

[16] 资产证券化产品成立时,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会以产品的名义在资金保管机构开立一个资金账户,该账户管理产品的一切货币收支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接收资产回收款、向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支付投资利益、缴纳产品税收和费用等。分账户管理,是指在资金保管账户下设置一级分账户,包括收入账和本金账,用来分别核算和分配收入回收款与本金回收款。统一账户管理,是指违约事件发生后,全部的现金流入在资金保管账户层面直接进行核算与分配。需要指出的是,分账户管理模式常见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一般直接采用统一账户管理,即,专项计划账户下不设置分账户。

[17] 规费,指计划管理人/受托机构报酬、资金保管机构报酬、资产服务机构报酬、支付代理机构报酬、评级机构跟踪评级服务报酬、审计师报酬等(统称“服务报酬”),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因处理资产证券化交易发生的合理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等(统称“费用支出”)。具体可参见发行说明书。

[18] 如基础资产不涉及出表(即,资产无需从发起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则该模块省略。

[19] 在美国,发起人会签订陈述与保证协议以确保入池资产符合所设定的标准。在我国,一般是在信托合同或资产管理合同中对不符合约定标准的资产设有赎回约定对于转让给基础资产池中的资产,在后期如果被发现没有满足协议对资产的要求时,需要按要求进行更换。这类更换不属于资产持续更换。

[20] 产品期限,指自产品成立日(含)至产品终止日(不含)的期间。

[21] 合格资产标准,在产品发行说明书中披露。

[22] 以贷款为例,赎回价格=赎回起算日的本金余额+赎回起算日的应付未付利息。

[23] 参见黄子训、郭杰群,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分析,金融市场研究,2019年第1期。

话题:



0

推荐

郭杰群

郭杰群

11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导。兼任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金融青联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师大谢宇教育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此前工作于美国对冲基金Zais任全球投资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经理,IDC集团,瑞信投行,房利美。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学术、行业论文500多篇,著译作6部。 财新专栏:http://opinion.caixin.com/guojiequn_mjxx/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