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节选发表在《中国房地产报》( 2019年1月7日)

1995年,我从上海搭乘飞机前往七千多英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追求梦想。1996年,易纲老师在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校园餐厅里请我和另一位学生(师姐司文)吃饭时说道,一定要学成之后回国。弹指一挥间,时间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点溜过。然而这么多年来,老师的话一直落在心里。但对在海外学习工作近20年后的我能否顺利回国落地这一问题上,我实际上心怀顾虑。正是这种内心忐忑使得我在如何回国的问题上一直徘徊不前。2012年,中国证监会在全球海选招聘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在历经近半年的多轮考核、答辩、评审后,我最终胜出,并被授予上期所总经济师的职位(据说还是副厅级别)。然而,如上面所述的不安,让我临阵婉拒。

然,命运是如此奇妙。又一次我被推向中国。2013年老东家(对冲基金Zais Group)任命我为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外派我到上海负责亚太事务。Zais Group是美国一家专注结构性信用风险的对冲基金,在2013年被享有盛誉的Barron’s杂志评为当年中型对冲基金第一名。Zais Group下面还拥有一家REIT上市公司。那时,中国刚刚重启资产证券化。2013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不久,在大连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我的另一位老东家瑞士信贷集团董事会主席乌尔斯·罗纳的问题时,再次指出中国将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资产证券化。因为此前在房利美、瑞信投行等工作中一直从事结构性金融以及衍生品的交易、策略、和管理工作,因此,内心备受鼓舞。2014年我下定决心落地创业。 

回首揽望,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能有机会出国,并在职海畅游中被时代的大潮拍向祖国之岸是一件非常梦幻的事。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如果没有40年前那充满气魄的改革决心,一名普通学生何以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同样,如果祖国没有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改革成就,华尔街机构又何以会派员入华? 

掩卷思索,所谓改革,既是对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完全的认可,也蕴含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改革总是抱有理想和美好愿望,但也需雄心。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40年后,我们取得的成绩的确不凡。不过,对成绩又有些骄傲自满,对不足又有些视而不见。在十八大后,总书记曾提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今天看来,总书记的话是具有前瞻性的。2018年,国家经济发展在对内对外都面临了一定的挑战。大家突然意识到我们真的还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然而,体制与自然人一样具有惰性。40年前,我们在姓资姓社上争论不休,无非不愿改革的行动;20年前,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是否丧失自我上争论不休,理由同样。事实一次次展现,只有改革才能为国民的整体利益带来最大值。今天当我们再次面临困难之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唯有改革才能渡过困难,才能再创造出一个更为璀璨的未来40年。我们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余,更重要的是总结,是对未来的思考,因为改革关系个人、社会、国家未来的生生息息。 

展望前程,改革要成功既需要美好愿望,也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改革的成功一定是基于对批评抱有的虚怀若谷的态度,一定是基于坚强的信心,一定是在行动上有上下齐心的努力。40年来的每一项改革目标都是在不断试错、在总结中前行。改革需要容错的勇气。我们得到的很多成绩都来自于上下求索,获得不易。今天一些基层领导不愿意听到一丝那怕是最微弱的批评意见,对缺点百般掩饰。这实际上就是对改革缺乏信心、缺乏担当、缺乏勇气,是无能力、也无作为的表现。同时,一些部门对已经达成的改革方向决议,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不尽职履行,使得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上不到位,贻误战机,甚为可惜。对比海内外,对比今天与过去的环境,让我想起诗仙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话题:



0

推荐

郭杰群

郭杰群

11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导。兼任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金融青联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师大谢宇教育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此前工作于美国对冲基金Zais任全球投资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经理,IDC集团,瑞信投行,房利美。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学术、行业论文500多篇,著译作6部。 财新专栏:http://opinion.caixin.com/guojiequn_mjxx/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