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市场、监管机构对资产证券化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有效的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无法替代。“为了能为实体经济提供信用供给,重树合理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是个重要任务”(美国金融稳定理事会,201011月)。事实上,危机不久,美联储为促进对个人及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早在2008年底就推出了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短短4个月后,美国经济从底部开始恢复。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实践虽一波三折,但危机后,国务院已经意识到资产证券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2013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金融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昔日之通过人为增加银行信贷投放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正在减弱。20137月,国十条要求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20138月,克强总理再次强调要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在国务院的支持之下,资产证券化得到井喷式发展。2014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量比前9年的总和还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在不同程度上束缚了资产证券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个特点是跨行业运作,其基础资产广泛,包括对公信贷、个人消费贷、企业应收账款等等,而我国金融体系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其结果直接导致,同样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发起人所受监管部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发行成本、交易成本,降低了其对实体经济推动的有效性。在另一方面,美国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发行机构(SPV)税收中性的处理。但目前我国由于税制的不同,还不能做到税收中性,由此,降低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制约了投资人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虽有长足发展,但还不够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基础资产细节数据不但投资人不了解,而且连监管部门也缺乏有效系统进行监控,这对于微观层面的风险定价和宏观层面的系统风险防范都令人担忧。

回顾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只有改革,也唯有改革,才能促发展。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颖的融资工具,虽不是灵丹妙药,但是作为联系缺乏发展资金的企业与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的好渠道,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机。然而,新工具、新思路带来新挑战。对资产证券化的顾虑,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力度不足,都影响资产证券化在实体经济中的有效作用。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资产证券化配套监管、税收等机制的深化改革同样符合对社会、国家、人民的利益标准,值得反思和勇于实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更有担当的深化改革,也希望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到资产证券化事业之中,为中国经济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清华金融评论》2015年10月期卷首语】

话题:



0

推荐

郭杰群

郭杰群

11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导。兼任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金融青联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师大谢宇教育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此前工作于美国对冲基金Zais任全球投资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经理,IDC集团,瑞信投行,房利美。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学术、行业论文500多篇,著译作6部。 财新专栏:http://opinion.caixin.com/guojiequn_mjxx/

文章